近日,由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丝绸之路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启动会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采取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召开。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巨有谦,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潘保田副校长表示项目实施是科技部高度重视甘肃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有力举措,也是深化科教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为强化生态修复科技支撑、推进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期间,兰州大学侯扶江教授汇报了项目总体方案,甘肃农业大学李毅教授汇报了合作课题计划,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科技大学诺盖耶夫教授、蒙古国乌兰巴托植物保护研究院奥希尔围绕下一步合作事项在线发言。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所需。巨有谦副厅长指出,草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退化的生态修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科技部着眼发展大势,深化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在流沙固定、植被恢复、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合作,既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务实举措,也是推进中哈、中蒙科技合作的有效手段。他表示,甘肃在生态治理、草食畜牧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突出,兰州大学草地农业领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开展国际合作的深厚基础和丰富经验。此次项目实施,开启了甘肃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征程,推动了我省草资源挖掘与利用、草原生态修复与健康管理、灌草优化耦合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境外示范转化,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打造技术制高点提供了有效支撑。希望双方专家学者朋友以该项目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共谋发展愿景。
省科技厅国合处、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和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科技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植物保护研究院项目组成员线上参加会议。